2023年3月12日~3月18日是世界青光眼周,今年的主题为“关注青光眼:共识保视野,指南护光明”。
眼压是青光眼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控制眼压到安全范围是青光眼治疗有效的重要指标。
青光眼的疾病管理需要患者和医生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比如有的患者按照病情需要接受手术,但患者如有顾虑,希望继续用药,那么应该及时与主诊医生加强沟通,看看能药物是否能够继续控制病情,假如接受多联药物治疗后,眼压并未能控制在安全范围,则需要进一步通过手术加强治疗的效果。因此,医患一起努力,才能将青光眼的危害降低,保护视功能。
这是一种应用于前房角狭窄、前房角关闭或闭角型青光眼的激光治疗。人的眼球中,由于虹膜(瞳孔周边的棕色样组织)发育异常、过厚、或是瞳孔散大,让虹膜“挤在一起”等原因,阻碍了房水从前房角的流出,眼压就会升高。
通俗一点讲,房水需要从前房角排出去,而前房角狭窄/关闭或者闭角型青光眼的患眼,房水从前房角排出不同程度受阻。这种情况下,通过“打激光”在虹膜上制造一个小小的切口,让房水能够通过切口流向前房角,达到平衡房水流动,缓解虹膜膨隆的目的。
青光眼门诊另一种常见激光治疗,是应用于开角型青光眼的“激光小梁成形”。开角型青光眼的患眼中小梁网滤过能力(排水能力)下降,导致眼压升高,此时,激光小梁成形可以使小梁网滤过增强,促进房水排出,达到降低眼压的目的。
总之,合适、及时的激光治疗可以帮助病人减少降眼压药物的使用,延缓甚至避免进行青光眼手术,让患者以较小的付出获得较大的收益。
也就是说,白内障手术增宽了房水排出的“必经之处”——前房角,房水排出增加,眼压也就下降了。但也不能说做了白内障手术后眼压正常就“一劳永逸”了,青光眼患者依然需要长期的、定期的随访,眼压控制不佳时,需要联合使用降眼压的眼药水;倘若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仍然需要其他抗青光眼手术治疗。
目标眼压是医生根据每个患者具体青光眼类型、病情设定的,在随访中还要根据病情的变化进行调整。总之,目标眼压是个性化的,不是降到21毫米汞柱以下就“万事大吉”了。
第二,自以为“安全”就停药不可取。
用药后眼压如果可以控制在目标眼压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不过,这是降眼压药物的功劳,停了药,眼压还是会重新高起来的,并且眼压“大起大落”叠加高眼压,更加重了青光眼的神经损害。很多时候,视功能就是在患者一次次的自以为“安全”的停药后显著变差的。
所以青光眼的治疗和随访一样都要坚持,有困惑或者遇到难题时,比如孕产妇不知道如何用药,出差在外买不到药,用药后出现眼红、眼痒不适等,要及时和医生沟通,获得解决方案。
(来源:健康中国 |中国疾控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