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能赚6600:原来大便治病,真的不是说着玩的

现代年轻人,下班后就想立刻回家躺平,甚至还想边躺平边赚钱,现在真的可以实现了!

近日,一则“粪便菌群志愿者招募”通知引发社会关注。捐赠者每次可获得300元的营养补贴。每月最多可捐赠22次,换算下来,通过粪便捐赠每月可收到约6600元的补助津贴。有网友表示,有这好事,这不比打工香?还有网友表示,自己能拉到对方破产。

不过,也并非是所有人都能直接参与这项计划,通过了重重筛选才可以成为捐赠粪便志愿者。该医疗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诸如近期有纹身、打了耳洞或做了医美项目,服用了抗生素、甚至有心理疾病,往往都很难通过筛选。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在今年4月发布的招募通告中,入选标准中也要求年龄为18-30岁,BMI值在18.5~23.9kg/㎡,心理健康、排便规律。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分院在今年7月发布的粪便招募要求则表明,年龄需为18-28岁,BMI值在18.5~24kg/㎡,无既往病史,3个月内未服用抗生素等。

层层筛选下来,没想到吧,原来连粑粑都会被分成三六九等,能有偿拉屎的粑粑生产者少之又少。

事实上,早在2012年,美国就成立了一家由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马克·史密斯(Mark Smith)创立的“粪便银行”——OpenBiome。

他们实行了一种特殊的业务模式,专门收集和检测粪便样本,并供应122家美国医院进行粪便微生物移植手术所需的原材料。作为鼓励人们捐献粪便样本的措施之一,捐献者可以获得每次40美元的报酬。此外,为了鼓励人们在60天内多次捐献,OpenBiome还提供额外的全勤奖金,对于每周至少提供样本5天的志愿者,他们会额外支付50美元的奖金。

但是,OpenBiome的捐献“录取率”为2.8%,比哈佛大学的录取率(3.19%)还低。看起来,捐献粪便并不是一项容易的任务,拉粑粑赚钱,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干。

粪菌移植(FMT)是指通过把健康供体粪便中的菌液采用特定方式进行处理之后,再移植至患者肠道内,以此来对患者肠道菌落进行调节,重建失衡的微生态水平,从而改善患者肠道情况。为了建立健康肠道菌群,竟然这么大费周章?

人类的身体约有 1000 种细菌,人体内细菌的总数超过 40 万亿个,如此庞大数量的细菌主要存在于大肠,对人体的免疫、神经和代谢功能起着调节作用。肠道菌群是人体内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聚集体,在维护人体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对人体的免疫系统、代谢调节等至关重要,目前肠道菌群被认为是影响宿主健康的重要因素[1]

全球数据显示,用菌群移植治疗过的疾病已经超过80种,有艰难梭菌感染、伪膜性肠炎、放射性肠炎,有在肿瘤治疗过程当中出现的腹泻,这一技术还为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自闭症、便秘以及糖尿病等疾病带来了新的机会[2]

简而言之,粪菌移植是将健康供体的“有益细菌”移植到患者的肠道,以治疗各种相关疾病。四百多年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引《肘后备急方》中就曾记载“野葛芋毒、山中毒菌欲死者,并饮粪汁一升,即活。”

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提到的做法相比,现在的粪菌移植经过严格的处理和净化,不再需要直接饮用粪汁。这一治疗方法通过各种方式,如鼻-空肠管或结肠镜、灌肠或口服,将经过处理的安全、有效、高质量的“粪菌悬液”移植到患者的肠道中,以重建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平衡,达到治疗的效果。移植的方法包括鼻-空肠管、灌肠、肠镜,还有一些技术将微生物制成口服剂。简单来说,捐献的虽然是“粪”,但移植的是“菌”。

2013年11月,粪菌移植也被《时代》杂志评为2013年度“十大医学突破”之一。

是不是怎么也没想到,原来“粑粑”的用处竟然这么多?有没有萌生出捐献粪便的小想法?据凤凰网调查,国内收购大便的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医院以及生物研究所,将近10多家,也在悄然招募粪便捐赠者。而中华粪菌库,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菌群移植平台。

悄悄告诉你,上海市儿童医院曾经说过,一旦有了新鲜粑粑,在2小时内就要送到医院或是研究所。因为肠道菌群如果超过两个小时,活性成分就会下降,因此必须第一时间将新鲜粪便冷冻保存起来。

看完这篇文章,你觉得自己的粑粑达标了吗,能被合格采用吗?

来源:医学论坛网 原文链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