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沙尘暴袭击下,哪些科室门诊量增加?

我国北方正在经历今年以来最强的沙尘天气,有北京、天津等超12个城市空气质量指数爆表。
“中央气象台”今日继续发布沙尘暴黄色预警。截至上午10时,沙尘的前沿已经推进到山东、河南等地,另有北京、陕西、新疆等10余省区市出现了沙尘天气。
作为加重空气污染的原因之一,沙尘天气所带来的健康危害引发热议。2013年,世卫组织(WHO)首次认定在户外呼吸脏空气或可诱发癌症,得出“空气污染致癌”这一结论,包括PM2.5在内的空气颗粒物被列为一级致癌物质,其排名甚至超过了烟草烟雾等其他100种已知致癌物质。
而在此次北方多地暴发的沙尘天气中,PM2.5、PM10等颗粒物浓度远超临界值,多地区处于严重污染级别。北京市疾控中心提醒,沙尘对呼吸道健康有着较大影响,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增加或可引起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
最强沙尘天气
自3月8日中央气象台发布今年首个沙尘暴蓝色预警后,我国多地出现2023年以来强度最强、影响范围最大的沙尘天气。
监测显示,3月22日8时,北京市、天津市、太原市、宝鸡市等多地空气质量出现严重污染,主要污染物为PM10,其中北京、天津、保定、张家口、沧州、大同、呼和浩特、包头、齐齐哈尔、榆林、兰州、西宁、银川等多个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I)小时值达到或超过500,出现爆表。
以北京为例,“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网站显示,截止今日14时,北京的实时空气质量指数已达最高值500,属于严重污染。其中,从22日3时开始,PM10 小时浓度由500微克/立方米骤增至1490微克/立方米,最高达到1667微克/立方米。PM2.5浓度则为182微克/立方米,比临界值超标1倍多。
北京之外,从3月21日开始,沙尘夜间从蒙古国进入中国境内,沙尘带宽度较大,自东北至甘肃大片区域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达到严重污染水平,部分站点峰值接近每立方米10000微克。
PM2.5和PM10都是颗粒物,区别在于粒径大小不同,前者粒径小于等于2.5微米,大概是头发丝的1/20,后者粒径小于等于10微米。从定义上也能看出,PM2.5是PM10的一种,约占PM10的70%左右,它们为包含关系。
相同的是,两者都对人体有害。据“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时任四川省环境保护厅核安全总工程师董晓辉曾公开介绍称,PM10可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到人体呼吸道,因此PM10被称为“可吸入颗粒物”,它也是多种污染物的集合体。
而对于PM2.5来说,“不但能进入呼吸道,还能进入肺泡,所以我们把PM2.5称为可入肺颗粒物,”董晓辉表示,PM2.5在空气当中具有比PM10还强的吸附或包裹作用,往往吸附夹带着一些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这些也随着PM2.5进入人体血液,对人体造成很大影响。”
作为表征环境空气质量的两个主要污染指标,PM10和PM2.5与呼吸道及心脑血管等疾病密切相关。根据世卫组织的标准,PM2.5和PM10的推荐阈值为日平均25 µg/m 3和50 µg/m ,但发生沙尘暴事件后,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会明显超过人类健康允许的上限。
诱发心脏病、肺炎
大多数研究表明,沙尘天气中悬浮在空气中的粉尘,几乎对所有年龄组和性别的人都会产生不良的健康影响,首当其冲的是增加罹患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风险。
2016年,来自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京津冀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等机构的多名研究人员,论证了沙尘天气下颗粒物(PM10、PM2.5)对心血管疾病入院人次的影响。
随着PM2.5浓度等级提升,即空气质量从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与之对应的心脑血管疾病日入院人次增加百分比分别为2.5%、3%、4.7%、6.5%、4.5%和13.7%。随着PM10浓度等级的提升,与之对应的心脑血管疾病日入院人次增加百分比分别为0.2%、1.9%、4.2%、9.3%、6%和1%。
此外,2019年,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从24个国家或地区的652个城市收集了每日死亡率和空气污染数据,以评估可吸入颗粒物(PM)、PM10以及 PM2.5与多个国家或地区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死亡率的关系。
结果显示,PM10浓度的2天移动平均值(代表当天和前一天的平均值)增加10微克/立方米,每日心血管死亡率增加0.36%,每日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增加0.47%。PM2.5浓度相同变化导致的每日死亡率相应增加分别为0.55%和0.74%。
2021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学者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更是总结了140篇沙尘暴对健康影响的权威文献,涵盖日本、韩国、西班牙等多地。有35项研究显示,沙尘天气增加了呼吸系统门诊和入院的风险,病种包括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道感染、以及慢性支气管炎等。
3项研究称,沙尘暴中的PM2.5会导致氧化应激,诱发炎症,引起免疫系统波动并最终诱发肺泡炎症。另一方面,沙尘中还可能携带有病原微生物,进入人体后会加剧疾病的进展,并引发一些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传播。
心血管疾病方面,荟萃分析调查的17项研究显示,沙尘暴增加了因心力衰竭、急性冠脉综合征、缺血性心脏病而入院的风险。究其原因,研究人员推测沙尘中的颗粒会通过一系列的化学相互作用进入血液,引发炎症,同时这些物质在体内的毒性还会影响心脏的收缩性、增加血管收缩、使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出现紊乱等。
增加1μg/m3 PM2.5暴露多了1亿美元卫生开销
不仅仅是呼吸和心血管系统,前述英国学者的荟萃分析显示,在沙尘暴期间,消化科、妇科、儿科、耳鼻喉科的门诊和住院风险也均有所增加。
与之对应,其中可能增加的一系列疾病或症状风险不胜枚举,包括结膜炎、脑缺血、寻麻疹、糖尿病等。沙尘暴中的污染物进入体内后引发的炎症反应过程,还会破坏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从而导致情绪波动和心理问题,甚至产生轻生念头。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成分差异等原因,沙尘暴在各地对人短期或长期的健康影响不尽相同。比如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沙尘暴还导致了孕妇胎盘早剥,推测是因为在亚洲的沙尘暴粉尘中发现了一种内毒素,引起绒毛膜羊膜炎,并导致早产。
2019年11月底,中国疾控中心英文周报(CDC weekly)刊登的一项报告同样发现,PM2.5的浓度与10余种特定疾病的死亡风险相关,但这种关联呈现出了南北差异。在华北地区,PM2.5与急性心梗和急性缺血性心脏病的关联较强,在华南地区则更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并推测与南北的PM2.5组成成分和人口易感性等有关。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Daniel Q. Tong教授还将沙尘暴与“山谷热”联系了起来,发现沙尘暴使得导致这种疾病的病原体得以传播——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美国西南部的沙尘暴增加了240%,随后在2001年至2011年,山谷热病例激增了800%。
尽管细节尚不清楚,但PM2.5“对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如炎症、感染和水电解质平衡)有更系统的影响。”2019年,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魏亚光博士在接受《卫报》采访时表示。当年,他所在的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与清华大学医学院共同开展了一项研究,证实PM 2.5还与帕金森病、败血症、尿路感染等多种疾病相关。
在该研究的一项经济学分析中,研究人员指出,短期接触的PM 2.5 每增加1 μg/m 3,与美国每年增加5692人次住院和634人死亡相关,相当于每年1亿美元的住院费用和急症后护理费用。“这项研究表明,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和经济影响,比以前理解的要大得多。”魏亚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不过,尽管以沙尘天气为代表的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多重威胁,但总体而言,我国本世纪以来的沙尘天气呈明显减少的趋势,即便3~5月份为北方沙尘高发期,也能通过减少室外暴露、加强外出防护等措施降低对健康的影响。
中国气象网提醒,老年人、儿童、孕妇、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是敏感人群,沙尘天气时应尽量避免外出,如果发生慢性咳嗽伴咳痰或气短、发作性喘憋及胸痛时均需尽快就医。
还有专家提炼出“24字防尘口诀”,以应对沙尘天气:出门时,戴口罩,遇风沙,别揉眼,回到家,洗把脸,多喝水,保平安。
参考资料:1、中国青年网:中国严重沙尘污染范围继续扩大

2、新华社:“世卫组织:空气污染可导致癌症”

3、四川省人民政府:董晓辉介绍PM2.5与PM10两项指标的区别

4、新京报:六问今年以来最强沙尘

5、Cong Liu et al. Ambient 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 and Daily Mortality in 652 Citie. N Engl J Med,August 22,2019.

6、超级沙尘暴狂飙18省!中疾控警告:这10种疾病与空气污染有关

来源:医学界公众号 撰文 | 凌骏、汪航  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属原作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感谢。

One Comment on “超强沙尘暴袭击下,哪些科室门诊量增加?”

  1. I wish to express my gratitude for your kindness for persons who actually need guidance on this important theme. Your personal commitment to getting the solution throughout turned out to be incredibly good and has surely empowered girls like me to arrive at their ambitions. This helpful help and advice indicates a great deal to me and much more to my colleagues. Warm regards; from each one of u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