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抑郁?其实,“抑郁可以没有原因”

近年来,对抑郁症的谈论明显增加,但在专业人士眼中,公众对这一疾病的认知仍不够充分,病耻感依然存在。近日,知名女歌手李玟的意外离世,引发了人们对抑郁症的关注。

发表于《柳叶刀-精神病学》的“中国抑郁障碍患病率及卫生服务利用的流行病学现况研究”一文指出,我国成人抑郁障碍终身患病率为6.8%。多数抑郁障碍患者未到专业机构寻求帮助,仅有0.5%的患者得到了充分治疗,在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就诊的抑郁障碍患者中,也仅有7.1%的患者得到了充分治疗。

近年来,对抑郁症的谈论明显增加,但在专业人士眼中,公众对这一疾病的认知仍不够充分,病耻感依然存在。
北京安定医院主任医师、抑郁症治疗中心十一病区主任赵茜说,在现实中,自杀的抑郁症患者并不少,有的本该住院治疗,却因自身认知偏差或家属不接受错过了时机,最终留下遗憾。

记者就关于抑郁症被较少谈及的问题,对赵茜进行了专访。

认识
1. 抑郁的病因至今未找到
赵茜:人们为什么会得抑郁症?其实抑郁焦虑明确的病因全世界都没找到。在专业上我们只说“诱发因素”。
每个病例的诱发因素都不一样。有的因为家庭变故,有的因为工作繁重,有的因为领导对待自己的方式不当,有的因为生理激素变化,还有的没有原因——抑郁不是非得有原因。
2.也有仅身体不适的抑郁症
赵茜:抑郁症分为很多亚型,亚型间有不同特点。譬如低动力性抑郁主要表现是抑郁情绪、疲乏、拖延、没有活力,焦虑性抑郁是焦虑、紧张、失眠,隐匿性抑郁最难发现,患者主要是躯体不适,不一定伴随精神情绪方面的表现。
隐匿性抑郁的患者,很多会先去综合医院检查,有的反复就诊、辗转于各个科室,诸如呼吸、消化、心脏科的患者居多,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是精神疾病,不去精神专科,但最终见效的是抗抑郁焦虑的药物。这类患者的症状是没有特征性和指向性的。如果说身边人出现这种情况,各种身体不舒服,检查又没有明显异常,需要警惕抑郁症的可能性。
3. 抑郁不是终身病,但需要终身关注
赵茜:抑郁症不是一个需要终身治疗、终身吃药的疾病,随着症状的消除,患者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状态。但没有任何方法可以保证抑郁症绝不复发,事实上,不管门诊还是病房,抑郁症再就诊的情况还是很常见的。

谁也不是完全生活在真空之中,生活中经历的一系列事件会给人们带来情绪波动。对于普通人,这可能是短暂的抑郁情绪,但是对于抑郁症患者,可能会加重症状再现,因此对于有既往确诊史的人群,要分辨他们情感反应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判断属于正常情况还是激发了疾病状态。所以这是一个需要终身关注的疾病。

━━━━━

治疗
4. 光靠吃药不能治好抑郁症
赵茜:抑郁症的治疗需要“治疗联盟”,这个联盟包括患者本人、医生、家人、心理治疗师、康复师、社区工作者等,既需要患者配合、自我激励,也需要社会的支持。光靠药物治疗,是不足以治好抑郁症的。
有一位患者从小父母病故,独自生活,亲戚给予经济资助却缺乏照料,在医院的治疗改善了症状,但患者不愿意出院接触社会,因为知道自己又会是孤身一人。这难以靠医疗解决,涉及心理社会因素。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抑郁症患者需要自我疗愈、朋友陪伴、家人关怀、社会参与。我们会推荐患者积极参加户外的集体活动,增加日晒,增加社交,寻求更多的社会支持。
5. 即使症状消除也不要着急停药
赵茜:根据临床指南的建议,抗抑郁药物治疗应当维持两年时间,在现实中,患者一旦症状消除,很难坚持继续服药,我们一般会要求症状消除半年以上再考虑减停药物,并且尽可能避开秋冬的抑郁高发季。
为什么没有症状还要服药那么久?其实这相当于给患者一个自我强大的缓冲期。抑郁症状虽然没有了,但患者在新的压力之下可能出现症状再现,疾病复发又会带来更大的打击。治疗见好,就像患者长出了嫩嫩的翅膀,但还不是那么坚硬,通过药物支持给到一定时间的保护,不让新翅膀被折断,等到它长好了,脱离药物也可以好好飞起来。
6. 服药后病情加重存在两种可能性
赵茜:有患者感觉服药后短期内病情加重,这种情况有两个可能性。
抗抑郁症药物见效较慢,一般需要两周的时间,两周内,药物还起不到很好作用,但疾病可以继续进展,可能被误解为是药物加重了症状。
另一种情况是,患者病情非常严重,治疗之前没有力气和精力伤害自己,服药两周后,精力体力恢复了,反而有能力去伤害自己了。
因此,抑郁症的治疗需要动态评估。我们要求门诊病人1-2周复查一次,病情稳定之后,变为2-4周复诊,在病房是每天评估。
7. 没有适用所有人的药
赵茜:还有一个误区是,“吃药了一定能好”。没有一种药物适用于所有人。
近几年我们也在研究精准用药的问题。有的药物适用于80%的人,20%的人疗效不好、副作用明显;有些人属于超快代谢,需要比常人更多的药物;有些人慢代谢,有可能只需要正常药量的一半。临床上会推荐药物基因组学等一系列检测手段,帮助澄清药物具体在个体身上效力如何,相比经验治疗会更加精准。

关于耐药的问题,抗抑郁症药物不会耐药,但可能面临“突破发作”,即服药过程中病情波动,要根据患者状态、病情波动程度、用药情况、后续风险等进行评估,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

━━━━━

预防
8. 哪些人易成为抑郁高危人群
赵茜:抑郁症的高危人群,包括医疗行业从业者,尤其是急诊、ICU医务人员、警察;近年来公务员、社区工作者患病有所增加,这或许是因为疫情期间工作压力太重;还有IT从业者,他们需要经常熬夜加班。
此外,女性患抑郁症的风险是男性的三倍。其中有生理因素,女性由于孕产期、生理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激素水平发生变化;也有社会因素,女性既要承担家庭内非常多事务,也要走向社会参加工作,承担了更多角色和社会责任。这些都增加了女性的发病率。
9. 人们为何想要寻短见
赵茜:关于抑郁症和自杀,首先,不是所有的自杀都是抑郁症,有的是精神分裂症受到幻想妄想支配;其次,严重抑郁也不一定会自杀,病情极其严重的患者反而不具备自杀的能力。
评估自杀风险有三阶段,意念阶段、计划阶段、实施行为阶段。特别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可能反复出现自杀意念,但缺乏实施的能力,病情恢复一些了,反而自杀风险较高。

人们因何而想要自杀?一方面是躯体不适;有的出现严重焦虑,惊恐发作,不想再经历非常痛苦的濒死感;有的患者伴随幻觉妄想症状,幻觉中出现指责、批评、侮辱,加重了自杀念头;有的长期症状维持不好,周围支持少,或者亲人离世、前途受挫,自觉失去了活下去的理由;还有人是因为自责,觉得自己不能创造社会价值、无助于家庭、拖累了亲人等。

━━━━━

关注
10. 哪些举动需要引起注意
赵茜:在实施自杀之前,患者可能会向周围的人交代一些事情,做财务分配,赠送心爱物品,购置一些工具,出现和往日不同的举动。但也有患者进行了周密计划,自杀之前会正常工作生活,装作和以前一样,很难被发现。
11. 审判句式不能起到关怀作用
赵茜:身边有抑郁症患者,如果不具备医学背景,能为他们所做的事情是陪伴、关怀、鼓励。在交流中要注意语言方式,类似“你人也漂亮,家里也有钱,有什么可抑郁的”这种审判句式,没有任何积极作用,可以换一个说法,譬如“你最近遇到了什么,和我分享一下”。
交流的深浅取决于对方的意愿,如果对方不愿让他人知晓病情或者自杀意向,死亡相关的话题还是留给专科医生更为合适。
12. 抑郁症患者就诊最好有人陪伴
赵茜:目前人们对于抑郁症的病耻感仍然存在。对患者来说,要自己踏入精神专科医院的大门是存在难度的。但大多数人都拥有自己的支持系统,很多患者是在亲人、发小、朋友的陪伴下来院就诊,因此,如果身边亲人朋友可能患上抑郁症,我们可以陪伴他就医。
除了精神专科医院,现在越来越多的综合医院也设置了精神心理科或心身医学科,能给患者一个缓和的空间,有进一步治疗需求,也可以通过综合医院向专科医院转诊。
13. 诊断抑郁症还要听专业医生的
赵茜:我们经常碰到刚成年的患者,他们从初中开始就出现类似问题,因家长的认识不到位,一直没有接受正规治疗,这一类的误解包括,误以为孩子的异常只是青春期叛逆、可以自然转好,或妖魔化精神科药物,抵触就医。
另一个问题是,现在网络上共享着大量的心理学量表,这些量表有各自的应用人群和环境,普通人自行评估自己的状态,得出重度抑郁等错误结论。
类似以上情况都无益于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普通人要对抑郁症有所认识,但判断要交给专业医生。
来源:知道News ,作者知道君  新京报记者 戴轩 编辑 刘茜贤 校对 李立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感谢。

2 Comments on “你为什么抑郁?其实,“抑郁可以没有原因””

  1. I simply desired to appreciate you once again. I am not sure the things I might have made to happen in the absence of these tactics shared by you regarding this topic. It actually was a real intimidating problem in my circumstances, but being able to see a new specialised mode you treated the issue made me to cry over gladness. I am thankful for the assistance as well as expect you realize what a powerful job that you’re getting into training most people with the aid of a web site. I know that you have never come across any of u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